|
值此癸卯中秋,為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fā)展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發(fā)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萬物并育’的生態(tài)理念”和“‘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的交往之道”,福州高級中學黨委引領團委學生會開展社團迎中秋活動,以堅定的文化自信,傳承源遠流長的華夏文明,把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對自然的探索融入到教育教學中。
清頌漢服社×千墨文學社
重現閩都鄉(xiāng)俗——擺塔、吃鯉魚餅、撿月華
我國幅員遼闊,關于中秋的習俗,榕城福州有著特殊的文化印記。9月26日社團選修課,在鶴齡圖書館內,清頌漢服社和千墨文學社師生一同再現閩都中秋“擺塔、吃鯉魚餅、撿月華”的獨特習俗。
漢服社指導老師黃崢向師生們介紹福州中秋“擺塔”習俗。據考證,“擺塔”是舊時福州民間的一項特有的重要民俗活動,歷史悠久,起源于明代嘉靖年間。相傳戚繼光赴閩平倭患大捷,回到福州恰逢中秋節(jié),福州百姓為歡迎凱旋之師,將家里的貴重物品擺在門口以示慶賀。因老福州多寺多塔,擺設品也多為古塔的模型,故稱“擺塔”。把塔擺得越高,還寓含著步步高升的意思,既有尊敬祖先的含義,還增添慶祝節(jié)日的氣氛。
歷史組徐梅麗老師則向師生們介紹了福州中秋食鯉魚餅的習俗。我們熟知中秋吃月餅,而老福州中秋吃的則是鯉魚餅,即制成鯉魚形狀的月餅。民俗專家認為:“吃鯉魚餅有兩種寓意,一是借‘放子化三千’,祈求多子多孫;二是寓意‘鯉魚跳龍門',反映了福州人的進取精神。”
徐老師還介紹了“撿月華”這一福州獨特的中秋習俗。徐老師說,“撿月華”是孩童們過中秋的大愛,相傳中秋之夜,天空會落下“月華”,把“月華”藏到米缸里,大米就會吃不完。因此,古時候的中秋之夜,福州的孩子們總是非常忙碌——進進出出,忙著撿月華。此次活動,以琉璃石象征月華,師生們手拾月華,串聯對美好生活的祝愿。
活動現場,瓦片塔樹立,鯉魚餅飄香,琉璃月華石生輝,師生們承繼閩都佳節(jié)習俗,共迎和美中秋。
文社新聞部部長林雨衡朗讀文社成員高一(11)班蔣弈鳴的原創(chuàng)文章——《獻月 》拉開序幕。那充滿感情的朗讀帶領成員們在優(yōu)美的文章中遨游,領會中秋之美。隨后,帶著古典配樂的朗誦《水調歌頭》又給參與活動的成員帶來又一輪聽覺享受。張楚寧、林雨婕、張嘉慧三位文社成員以充滿激情的朗誦贏得在場觀眾的熱烈掌聲。最后,由編輯部長陳樂夕的古典舞謝幕。他那對于中秋之樂的具象表現,感染了在座的所有人,成員們都與他共情共享中秋的歡樂。
天望天文社×Eyes攝影社
與星月有約——中秋觀月、觀星與攝影小課堂
地理教室內,天文社指導老師黃偎利用穹頂天幕和全息投影進行有關月相的講解,引導學生深入了解月相隨日期變化以及成因。重點講解進行實際觀測(肉眼觀察與天文望遠鏡觀察)月相時的技巧。黃偎老師還與同學們分享了《四庫全書·史部·史記·天官書》與《四庫全書·子部·天文算法類》中關于古人對天文星象的觀測、算法記載。
來自福建省天文學會的徐鵬老師,與師生們交流了傳統文化中的七曜與天文、三元二十八星宿——中國古代的星官體系、古詩詞中的天文、中西古代天文的交集等內容。
攝影社指導老師許佳佳現場指導同學們使用單反相機和手機拍攝月相和星軌的小技巧,展示了攝影社同學所拍攝的精美月相圖、星空圖。許老師與天文社聯動,演示如何使用手機+天文望遠鏡記錄下中秋圓月的溫潤清輝。
天文、攝影小課堂過后,激動人心的觀測月相活動在學校天文臺開展,學生們爭相使用天文望遠鏡一睹月亮真容。雖觀測到的是盈凸月相,但期待圓滿的誠心,更顯動人。
一抹紅色身影
來自第四支部的黨員志愿者,為活動的順利開展保駕護航?;顒硬邉?、會場布置、現場指導、會后保潔……黨員志愿者們的紅色身影為活動增添一抹亮麗的色彩。
【社團精品課】
社團精品課,是我校“志遠課程”體系中“行遠”課程的一部分,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素養(yǎng)和能力;也是我?!按笏颊闭n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校黨委、團委圍繞“黨建引領團建”工作思路,由黨員教師帶領團員青年同活動、同教育、同服務,通過“社團精品課”“主題黨日+主題團日”等方式,開展生動鮮活、務實管用、簡便易行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們的理論運用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提升互助協作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們的文化氣質與社會責任感;從而健全“帶”的機制,增強“帶”的實效,把黨建引領團建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著力探索組織力和戰(zhàn)斗力提升新路徑,凝聚青春力量。